——第四世喇千仁波切圓寂紀念法會開示 | 之二
巴麥寺在哪裡?沒概念,飛就是了。
我第一次去青海,很麻煩那時候,記得是從台北飛香港進深圳,從深圳飛西安,再輾轉飛西寧市。到了西寧我才發現,去巴麥寺還有一千公里,中間還要翻過五千多公尺的巴顏喀拉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地理課本是死的,路是活的,走過你才知道這一千公里是甚麼滋味,這是後話。
我一個人在西寧人生地不熟,幸好我的好朋友,巴麥寺的吉扎堪布來接我,否則實在不知道這路怎麼走、山要怎麼爬。
「我也沒辦法!」堪布吉扎說。他從巴麥寺坐公車來西寧接我,歷時兩天一千公里,怎麼會沒辦法回去呢?
回程巴士不是天天有,也說不準哪天有,因為路況不佳有好些地段在修路。包車也不行,回程一千公里,沒人願意承包。吉札堪布大約是第一次來西寧,跟我一樣很不熟。我們兩個互望了一會,他說這次特別帶了個熟門熟路的表妹,請表妹幫我們安排一下。這一安排就是幾天,完全沒有頭緒,我順道走訪了塔爾寺、西王母的北山禪寺,靜待佳音。
沒想到為我們帶來佳音的是巴麥寺主-洛昆桑仁波切。仁波切原本去了上海,不知為何臨時改變行程回西寧,於是我們搭仁波切的車回巴麥寺。
翻山越嶺一千公里,你才能體會地理課本上說的高山峻嶺是怎麼回事。晃得七葷八素不說,剎車似乎不太靈光,又不時傳來煞車皮摩擦過熱的臭味,一路飄上五千公尺的巴顏喀喇山。七月天隘口還在下雪,輪胎時不時滑一下,還不算太驚險,但刺激得剛剛好。路是活的,就是這個意思。翻過山終於到了平一點的地,放眼望去就是「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之後我在巴麥寺住了一個月,也體會到了「青海的草原一個月看不完」的滋味。
課本是死的,路是活的。修行也一樣,講得再多,不如實修生起定解。
這是我第一次回巴麥寺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