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 巴麥欽哲仁波切開示-2016年4月27日那洛巴尊者傳 Page 8

世間人做很多事都充滿信心,屢敗屢試一定要達成目的。反觀學佛時的信心如何? 我們常說要「快樂學佛、快樂修行」,往往成為”好好輪迴”的藉口。

雖有無垢友尊者及蓮花生大士成就無死虹光身可自在顯現,但印度佛教史上, 歷來有幾位祖師成就者做這種示現? 就連釋迦牟尼佛也示現金剛身入滅。中國的唐太宗要找長生不死的辦法,但並未先訪問一下有沒有人見過長生不死之人…

所以,憶念無常及死亡是一切教法的根本。

做一個佛教徒修的好不好要看死得怎樣。 並非看他是否徒眾多、著作多、聲名遠播,善終也並不是指好好躺著有幾萬人送行。

五蘊之身四大瓦解必選一種方法,歷來許多成就者死的並不好看,目犍連是被打死的,另有成就者因車禍圓寂,十六世大寶法王癌症圓寂,但並不影響我們對這些成就者的信心。問題在於,自己是否能坦然面對? 或許現在以旁觀者的角度會覺得沒有問題,因為痛的不是自己。

馬階醫院前院長是腫瘤科權威,他上任後要求所有醫生去安寧病房住一晚,身上至少插胃管或導尿管去感受基本的不適,才能和病人談同理心。雖然這已經是出於善意的大突破,然而,上任不久,他竟發現自己得癌症!為何是我?我是好人、有價值的人,有理想的人,很多事還沒做… 他經歷沮喪、調適到面對,他發現這功課比他一生行醫都還學得多,因為,”他” 就是當事人。

同樣的,學佛,為何談死與無常都不深刻?因為總覺得在說故事,無常應在久遠之後…
那洛巴尊者告訴大家,他心情不悅,正如釋迦牟尼佛擁有世間的欲樂權勢,想到無常到來誰也幫不了自己,因此,世間的欲樂無法取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