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麥欽哲仁波切的祖父-己故名書法家黃天素老先生,在1995年,也就是他90歲時,接受慈濟訪問,留下這篇珍貴的開示記錄.在此,可窺見黃老先生的心懷與修養.法友意外的找到這篇文章並與我們分享.拜讀之後,真是令我等晚輩好生佩服!
1995/11/25/慈濟月刊【第348期】
學愈「愚」
◎靜淇
上星期日,隨同曾漢榮教授帶領台中快樂兒童精進班的教案小組成員,到鹿港釆風。此行是為兒童精進班十一月份的授課主題「鹿港古蹟之旅」預作巡禮。
小巷深藏文化寶
鹿港在台灣文獻上是開台三大古都之一,雖然經濟已經沒落、繁華不再,但文風仍然鼎盛,人文薈萃。鹿港街頭流傳著一句話︰賣豆漿的能書法,賣麵線糊會吟詩。真可謂「小巷深藏文化寶,大門長挹古入風」。
一行人除了按照已規畫好的路線,徒步走了一趟集雕刻、繪畫、書法皆為一絕的龍山寺、巷道紅磚殘痕極具古意的九曲巷、因淒豔的愛情故事而馳名的意樓、以及瑤林街古蹟保護區等地外,拜會教授在彰化地區宿具德望所賜,有幸拜訪了當今國寶級的九十歲書法家黃天素老先生。
也絢爛,也樸素
黃老先生八歲即與硯墨結下不解之緣,五十年前「一甲地換一支筆」的美談,至今仍家喻曉,是鹿港人茶餘飯後朗朗上口的故事,由此可見他對「墨緣」的執著與投入。難怪當今藝文界能像他如此集書法、繪畫、金石的崇隆於一身者,幾無人可出其右。
黃老先生名天素,號絢章,所居之處自名為「天章閣」。在「素」與「絢」之間,到底有什麼含義呢?
黃老先生告訴我們︰「人,一定要把才能、條件發揮得淋漓盡致,讓生命的每一刻都充滿了燦爛;但在亮麗光鮮的外表下,一定要有一顆樸素、無染、不變的心。」這正是佛教所說「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境界啊!
修得「愚」的「智慧」
蒙老先生當眾揮毫,贈與慈濟小菩薩「學愈愚」三個字,這三個字也是他九十年來的人生座右銘。請問他典故時,黃老先生鏗鏘有力地說:「一個人如果能愈學愈愚(憨厚),就愈有智慧。」善哉!斯言,這不也是「大智若愚」的最佳詮釋?
兩個小時的參觀晤談,不難發現,黃老先生無論在寫字作畫或行住坐臥中,都是那麼的淡泊從容,忙中取靜,在專注、用心的境界中,渾然忘我。
上人曾說,人若真正懂得感恩惜福,觸目耳聞都是佛法,則人生就會充足愉悅。從黃老先生身上所散發出的輕安自在,和在言談中所流露出的惜福感恩,我們印證到佛法「簡單卻又深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