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麥欽哲仁波切談修學《入菩薩行論》的過程及菩提心利益
過去我在台灣陸續聽過許多上師大德的精要開示,但是整部論典的完整學習,是我到尼泊爾國際佛學院時,整學期都在上這個課。
尼泊爾國際佛學院是由薩迦法王的親教師——堪千阿貝仁波切所創辦的。但是當時堪千阿貝仁波切年事已高,所以他只在第三品親自為我們傳授《入菩薩行論》裡的中觀傳規菩薩戒,以及部分的講解跟口傳。
整部的論典,當時主要是由在南印度釋迦寺的住持叫做─堪布蔣揚滇津所講授的。當時國際佛學院還有一位講師覺登堪布,他也是哈佛大學的博士,主要是在這兩位老師座下學習薩迦派的主要 18 部大論。
當時學習感受較深刻的是《入菩薩行論》裡,非常詳細的講解關於菩薩道的動機,也就是發心,相關的戒律等六度,特別是般若智慧品裡面談到中觀學的概念。當時這部論典我們所用的註解,也是西藏佛教各派所普遍採用的——無著賢(托美桑波)的註解。無著賢不是印度的無著菩薩,是西藏的一位貴族叫做(賈謝托美)王子無著賢,他所屬的教派就是薩迦派,他自己特別強調關於菩薩道相關的著作,所以他的註解非常的詳盡,也採用大多數論師的註解揉合而成。因此當時去學習這部論典時,讓我們能一窺過去印度及西藏祖師們,註解佛經論典中的學術規範形制,了解這些祖師大德的用心,以及做為一部宗教論典,在義理之外,如何能夠結合實踐的層面,我想這是入菩薩行論最重要的地方。
所以《入菩薩行論》的「入」這個字,在藏文裡面,當然是進入的意思,可是進入菩薩道,中文裡「實踐」更貼切,指的是如何去實踐跟實行菩薩道,這才是整個入菩薩行論的要義所在。過去因為它翻譯的時間和譯者華語的程度等問題,還有當他被介紹到漢地的時候,漢傳佛教本身的宗派義理已經有一定的成熟度,在這樣一個時空背景之中,就比較難以受到漢傳佛教的重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要推廣的原因。
修持菩提心的人,就算你沒有馬上成佛,但是菩提心的利益,會生生世世跟著我們,令我們輾轉增上,直至成佛為止,因此有一定的必要性。
上次也談到,不要害怕自己做不到所以就不發菩提心,很多人給自己不要學佛或者不要精神提升跟開展的理由就是:這道理太完美了,可是我是如此卑劣的凡夫,所以我是不可能做到的,既然我不可能做到,所以我不違背自己的誓言,因此我不要做。這其實是一種愚蠢的藉口跟想法,這世間很多事我們明知道做不到我們還是會去做,你在結婚典禮上你說會愛他一輩子,你不是簽約下去了嗎?你認為你真的可以做到愛一個人一輩子嗎?你會照顧他一輩子嗎?等等。
所以這承諾的重點在哪裡?就像我們說進入菩薩道的的第一步,在於你有沒有這個動機也就是發心。同樣的,今天如果有這個意願跟發心的話,就算你明知你做不到,你也會拼命去做,你有這種基本的勇氣跟承擔,就表示你堪能受持菩薩戒。至於在過程之中,我們因為種種的煩惱、情緒、智慧的蓋障,所以沒有把這件事情做得很好,佛菩薩不會因此懲罰你。
所以你不能把它做得很好,並不能成為你不要去做的藉口。反之,只要你現在開始做,終有能夠達成的一天,而如果你現在就給予自己各種的藉口,你不去做的話,那你就永遠不可能達到。
又有一些人有一些特別的意見:「難道一定要發這個菩提心才能成佛嗎?如果我做一個好人,如果我不要去傷害一切眾生,難道這樣不夠嗎?」對這種人需要當頭棒喝!因為真的不夠。你今天所設定的道路目的地,跟你將來要到達的地點是有關係的,你就不走這條路,怎麼能夠達到那一個目標呢?你的目的地根本就沒有設定,那你告訴我你要去哪裡?所以你根本不可能達成那個目標,所以請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問:萬一我也發了這個誓言,可是怕常常破戒啊!?因為會不小心啊!?那一直破戒不就一直造業嗎?
仁波切回答:
那這就要看你所謂的不小心是你無心?是你忽略?是你不用心?還是你已經努力了,但是一時無法達成?這是不同的不小心,請你先把他釐清,你是如何地不小心的。例如今天一個餐廳的侍者,他拿一碗湯給客人,不小心打破了,他有很多可能性導致不小心。有可能因為別人的動作打翻了,可能是他自己不留神,也有可能是這湯碗太燙了,他有很多很多的理由和可能性,所以先把所有的可能性釐清。
而菩薩戒和別解脫戒最大的不同,在於菩薩戒是一個心法,它可以不斷地去重受,可以不斷的去彌補跟增上。也就是說,菩薩戒就是要鼓勵你朝成佛之道前進,他根本就不怕你犯錯,他只怕你連犯錯的勇氣都沒有!因此我們說,犯錯當然是不夠好,但菩薩不會因你一時做不到就懲罰你。你需要做的是把握這樣的良機,然後去鼓勵你自己!
第二品 懺悔罪業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第四品 不放逸
第五品 護正知
第六品 安忍
第七品 精進
第八品 靜慮
第九品 智慧
第十品 迴向
【欽哲讀書會】
在巴麥欽哲仁波切的指導下,建立了明晰的課程地圖,希望法友在上師這盞修道明燈的指引下,早日證得無上菩提。網路自學班課程免費聽受,歡迎報名學習。
除聞思法教之外,也歡迎隨喜參贊上師弘法事業、隨力參與上師開示的聽打與校對志工工作。
諮詢及報名
- 郵箱:2901548667@qq.com(來信請註明姓名、所在地區、所報名之課程)
- 微信:13503061321
「阿闍黎聖天曰:值遇佛法、聽法與說法皆極稀有,自此,無邊輪廻得有際。」您可以通過協會授權銀行帳戶(轉帳備註請寫 「課程護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