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麥欽哲仁波切講授岡波巴大師《法會大開示》節錄

岡波巴大師說,「若以遠離一、多等邏輯思路來進行正確地考量、分析,而來破除非理、抉擇正義的話,假如業已探明了所執外境(虛妄不實的真相),那麼,我們這個能夠執取外境的內心的堅牢死結,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化解開來了。

這就是顯教所謂大中觀的修持方法。中觀,就是透過理性的分析來修持。分析有一個順序,先從外境開始,先從粗糙的開始。你所觀察的對境不是真實存在的,這裡一開始就告訴你,萬法唯心,心外無法;也就是沒有獨立於你內心以外的法是實存的。

外境破除以後,一般人還是有執著。譬如唯識派認為主體與客體能所雙亡,仍有一個實有的阿賴耶識,有一個心。

但是中觀派就會告訴你,能夠觀察者,以及被觀察者,二者是對立的,而且是同時存在的。就好像天平必須有兩邊,你把一邊去掉就不叫做天平。所以當一邊外境消滅、不能存在之後,這個去觀察的、能觀察者也不能夠單獨存在;這就是non-dualistic,非二元對立的狀態。

接著岡波巴大師說:「若依“大印教法”的傳規,我們就要先去推尋、考量、分析內在的“能執之心”;若已探明了能夠執取外境的“內心”的真相,那麼內心所執取的’外境‘的堅牢死結,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化解開來了。」

這就談到顯密的差別了。前面的方式就是顯教的理路的方式,不管是部派、小乘還是大乘,基本上是一樣的手法,只是分析對象不同。在部派裡面只分析五蘊,我們身上種種組合的成分,最後了知到人無我。在大乘裡面就會再進一步去分析,不僅僅五蘊是空而已,所有色法、外在的現象也都是空的。所以,人我空之後,進一步分析法我空。

但是大手印的方式不是這樣子,其方式是相反過來的。在顯教裡面是從所—對境去做分析,這就是《心經》所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岡波巴大師的時代,從密勒日巴傳下來的大手印教法裡面,就會說心即是空,無有心外之色;但是他不會用心,會換成別的字,他會用「念」。念即是空,空即是念。這就是所謂的:妄念即法身。

岡波巴大師說,你的主體既然消失了,就不會有所謂的外境。譬如說我們所認為的這個堅固的世間,其實當你這一期生命消失的時候,以你為中心的那個宇宙就消失了。雖然對其他人來說,太陽明天還會再升起,但是那個是以他們為中心的宇宙。

現在我們所共同見到的只是共業所感而已,其實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中心,你所感知的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沒有另外一個人是真正了解你的。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每個人都是非常的孤獨。

岡波巴大師談的是顯密趨入方式,也就是為什麼大圓滿、大手印都是從你的心去下手,這是顯密之間一個比較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