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欽桑波,意爲「寶賢」,是西藏佛教後弘期的著名譯師,史載其兩歲時就能念出字母密咒。十三歲時出家爲僧,十七歲時被阿里王菩提光派至克什米爾、印度等地留學七年,學習一切顯密教義。仁欽桑波一生三次往返印度、西藏,先後依止班智達迦羅三師等大德,聽受正法,精研顯密諸經論。大譯師譯著甚多,翻譯、校訂顯教經典17部、論33部、密續108部,收錄於藏文《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中。藏王親授他爲金剛阿闍黎。

仁欽桑波一生除了翻譯經論,還在各地建寺修塔以弘揚佛法。相傳他在印藏地區一共興建了108座寺廟。這些建於11世紀的寺廟,經歷千年歲月,留存至今的寥寥可數。在離平陽寺不到十公里的地方,就有其中一個保存的很好的古寺。

古寺位於一個拉達克早期王宮的遺址旁,依山而建。我們在一處「貌似」廢墟的地方停下車,準備「爬上」古寺。

印度當地時間晚上7點,我們到達古寺門口。

寺的名字GURU LAKHANG,GURU即「上師」,指仁欽桑波,這是他去印度學法後回西藏的路上所蓋的寺廟。

早期的廟規模都很小,目測大概25平方米。出入口設在背風處,門口窄小,僅能容一人彎腰通過。因為門很小,又沒有窗戶,加上拉達克氣候乾燥,內部的壁畫得以很好地保存下來。

壁畫形制獨特,具有克什米爾風格。正門上方畫的是薩迦派現在修持的寶帳怙主(二臂瑪哈嘎拉)。早在薩迦派建立之前,仁欽桑波就將此法傳給了麻譯師,後來傳到薩千貢嘎寧波。而這尊護法璧畫的旁邊是薩迦派不常修的四臂大黑天,證明這璧畫應是早於薩迦派建立前的仁欽桑波時代。

壁畫有一個少見的九頭金翅鳥。現在通常用的金翅鳥修法多出自《時輪金剛本續》。不過此續出現得比較晚,在仁欽桑波時代還沒有傳到西藏。
藏傳佛教中將朗達瑪滅佛法難之前所譯出的佛典,稱爲「舊譯」。將自仁欽桑波時代之後所翻譯的佛典,稱爲「新譯」。新譯派密法的誕生,和譯師仁欽桑波翻譯大量密宗經典有著直接的關係。通過觀察佛殿內極其古老的壁畫,可以看到這個佛殿的重要性——當時西藏舊譯派因滅佛法難而衰弱,而新譯派還尚在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