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麥欽哲仁波切黃英傑教授帶領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同學進行北投日治時期佛教寺院校外參訪與教學

鐵真寺與真言宗無關
新北投普濟寺是大正4年(公元1915年)日治時期鐵道部同仁捐資所建,為紀念村上彰一策畫鋪設溫泉管路與新北投線鐵道,而採用他的諡號「鐵真」來為寺院命名,故稱鐵真寺。該寺與真言宗無關,是日本佛教臨濟宗妙心寺派的佈教據點。
北投石(英語:Hokutolite)是以台灣地名命名的稀有放射性溫泉礦物,全球僅發現於台灣台北市北投溫泉、日本秋田縣玉川溫泉。於日本被文部省指定為「特別天然記念物」;臺灣則指定為「自然文化景觀」,並由台北市政府劃定自然保留區於北投溫泉博物館上游北投溪河段。
巴麥欽哲仁波切黃英傑教授帶領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同學參訪新北投法鼓山中華佛教文化館
民國38年(公元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臺時,來自青海、屬於藏傳佛教格魯派的17世甘珠爾瓦活佛也跟隨來臺。當時臺灣省政府主席陳誠(1898-1965)將鐵真院安排給甘珠爾瓦活佛弘法,甘珠爾瓦活佛並將寺名更改為「普濟寺」,後來書法家于右任(1879-1964)題寫橫匾「普濟寺」贈與寺方,就掛在今天寺院正殿的大門上方。
二戰後隨國民政府來台的蒙古甘珠活佛被安置在新北投普濟寺或許也是有人誤以為該寺與密教有關的原因之一。
——巴麥欽哲
湯守觀音被龕在正殿主尊後方的岩石內得上前才能看到
普濟寺今天的面貌主要來自日治時期昭和9年(公元1934年)的重新修建,正殿以臺灣檜木為建材,至今保存良好,是臺灣現存少見的日式風
台灣少見的石窟造像新北投不動明王石窟
新北投普濟寺常住向巴麥欽哲仁波切黃英傑教授帶領的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同學介紹日本佛教建築特色

明治38年(公元1905年),因北投居民期望能供奉保佑北投地方繁榮的神佛,而由創設北投首家溫泉旅館的平田源吾(1845-1919)代表向鐵道部請願,得到當時擔任運輸課長的村上彰一同意,由鐵道部出資雕刻了1尊高2尺(約60公分)的觀世音菩薩石像,供奉在由「臺北堀內商會」捐獻建造的觀音堂內,命名為「大慈大悲北投湯守觀音大菩薩」。但因觀音堂所在位置屬於海軍用地,後來被遷移到鐵真院範圍內供奉。

鐵真院興建於大正4年(公元1915年),有一說法認為是由原來安奉湯守觀音的觀音亭所改建而成。當時寺院由鐵道部員工以及本地仕紳出資捐獻興建,人們並為了紀念村上彰一策畫鋪設溫泉管路與新北投線鐵道,也曾為居民籌措設置湯守觀音的貢獻,而採用他的諡號「鐵真」來為寺院命名。昭和6年(公元1931年),信眾募款在寺院旁增設1尊地藏王菩薩石像,是當時臺灣最大的石刻地藏王菩薩。昭和9年(公元1934年),鐵真院進行較大規模的改建,也在庭院內設置了「村上彰一翁碑」,記載他參與臺灣各地鐵道建設以及開發北投的事蹟,以紀念他對北投的貢獻;今日的普濟寺即完整保持當年落成時的日式寺院結構與風格。

普濟寺完整保留檜木建築的日式大殿在台灣已不多見

1980年代末期仍在就讀大學的巴麥欽哲仁波切初訪新北投善光寺時曾蒙淨空寶珠中興如意上人禪機教化

北投善光寺,為淨土宗西山深草派之寺廟,是當時日籍移民之信仰中心。寺中佛舍利塔甚為著名,供奉由日本請回之釋迦牟尼佛舍利。

北投善光寺源出日本長野縣信濃善光寺,由大本願第一百十七世誓圓尼公上人擇現址開基創設於民國21年 (日本昭和7年、西元1932年),並立第一世中野全能上人為住持。民國35年,台灣光復之初,善光寺法燈榮續至淨空寶珠中興如意上人。民國48年,善光寺日式的社殿於「八七水災」中遭毀,遂於民國51年建造新殿,並在同年9月恭建寶塔奉安,奉祀釋迦牟尼佛舍利,是為該寺最重要特點。

屬於日本淨土宗西山深草派的北投善光寺,供奉由日本請回之釋迦牟尼佛舍利。原有台北四國八十八所靈場中第86至88番石佛,但2009年時已失落。

北投善光寺源出日本長野縣信濃善光寺,由大本願第一百十七世誓圓尼公上人擇現址開基創設於民國21年 (日本昭和7年、西元1932年),並立第一世中野全能上人為住持。民國35年,台灣光復之初,善光寺法燈榮續至淨空寶珠中興如意上人。民國48年,善光寺日式的社殿於「八七水災」中遭毀,遂於民國51年建造新殿,並在同年9月恭建寶塔奉安,奉祀釋迦牟尼佛舍利,是為該寺最重要特點。

新北投普濟寺的靈貓與巴麥欽哲仁波切握手
善光寺可以遠眺整個新北投地區
在不動明王石窟巧遇日本慶運大學大野廣之教授來做日治時期建築田調,雙方交換了不少寶貴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