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仁波切,
這是今天上課我做的紀錄,寫的不好請原諒。
仁波切提到佈施的兩個面向,一是體會無常;一是因為無常,所以積聚財物也是徒勞無功的,不應貪戀。
佈施不是把自己不要的、壞的、家裡放不下的東西拿去送人,那叫做“大掃除”,而是要能把心愛之物和其他人分享。並且,能佈施不只是金錢。如果能為他人的利益奉獻時間,也是一種佈施。
仁波切舉貴婦打掃佛堂的例子。平日不做家事的貴婦,不僅親自挽起袖子打掃,還把家裡的2個菲傭帶去幫忙。貴婦不一定要佈施鑽石,親自打掃的心意也很棒。
在此,弟子領悟到仁波切教授的佈施觀念是活潑,又深入淺出的。
有形的錢財物資,無形的時間、思想等,都是能佈施之物,能讓我們心生執著的,都要捨棄。雖然表面上是我付出金錢時間等等,其實是幫助我們斷除貪愛與執著的毛病,受益的仍是自己啊!
而修行佈施也是次第明晰,依次增上的。
剛開始先從水、火之類容易拿得出去的小事開始,例如在佛堂前的供水。在養成了佈施的習慣之後,久而久之就能施行廣大的佈施,乃至佈施自己最珍愛的身體。
仁波切強調,能毫不困難佈施身體,如頭、目、手、足等,關鍵在於對空性義理的理解,這已經是初地以上菩薩的果位了,到這個境界,視身體如臭皮囊,所以能輕易捨棄。就等於有能力從輪迴解脫。
反之,修行還不到位沒有這種能力,就不應該這樣做。
仁波切在遊覽普陀山的時候,有一塊石頭上寫著“禁止捨身”,這是防止有些人模仿菩薩捨身餵虎的故事。仁波切幽默的說,對凡夫來說,這不叫“修行”,而是叫“自殺”!
仁波切再三強調,修習包括佈施在內的一切大乘法,皆為轉心之加行修持,要把握實修,珍惜每一刻可以利用的時間。無常的世間,不能等待“將來”。上師不會等你,佛法也不會等你。有誰會想到,在佛教的發源地印度,竟已数百年没有佛法?
從一杯水到自己的身體,從利他到空性智慧,原來佈施不只是助人而已,而是有這麼深的涵義! 感恩上師仁波切的教誨!
弟子 敬筆
2014/03/25
【遺珠 Hidden Gem】
是巴麥欽哲仁波切的弟子在臉書上所建的一個小組,記錄著上師的言教,隨行心得,法教的照片及影片。在【遺珠 Hidden Gem】所見,更多是法座下仁波切生活的點滴,但同樣悲憫眾生,且平易近人。
上師就是一面鏡子,以言傳、身教讓我們反觀自己,撥開重重的塵埃,看到這顆以為遺失了,其實一直都在的本具明珠。如果您也有故事希望與大家分享,歡迎發郵件至:khyentse.mandal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