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昆秋札西在當地修法靈驗,信眾就很自然的絡繹不絕,每天早上五點多就開始在門口排隊要見他,或迎請他到家裡修法,現在要請他修個火供已經排到三年後了。因為很多中風的、癱瘓的、精神有狀況的、不能走路的,他加持之後這些人全部好了。所以法並不須要很複雜,問題是你的修法有沒有力量,如果你有力量的話,就能對治煩惱,不但對治自己的煩惱,而且可以真實利益眾生。
20190106 香港前行口傳共修法會開示 P2
你不須要多講,也不須要高高的法座,莊嚴的道場,盛大的法事,自然所有人都會知道,這個法是有利益的。所以有些人他也叫他們去閉關,他幫你暫時結束障礙之後,他讓他們自己去閉關,唸誦本尊修法,就有非常好的效果。
我們自以為是一個修行人,當遇到境界來的時候,常常又比那些沒修行的人還不如,這是為甚麼?
20190106 香港前行口傳共修法會開示 P4
共通前行非常的重要,格魯派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薩迦派的《三現分》、噶舉派的《解脫莊嚴寶鬘》、寧瑪派的《普賢上師言教》,都是在談這樣的內容,如果不堅固的話,是不可能真正生起出離心。沒有出離心、厭離心的話,我們一切的修法都只是為了輪迴世間的某些目的,在輪迴世間為了逃避某些痛苦而趨向另外一邊我們所以為的安樂,但實際上是痛苦。所以,所有的修行修法都會被世間的想法所染污,這染污是非常微細的。因為感情不順、健康不好、怕鬼怕死、有人毀謗、侮辱你…,這些雜染的動機,都有微細的牽絆與束縛,侷限你將來的修法。然而,要生起清淨的動機,並不是那麼簡單!我們須要真實的認識到世間的苦遍在,瞭解到唯有依止三寶三根本,才能夠真正的協助我們。因此,在修行前行的過程裡,要不斷的思惟、觀察自己的心態。
生命是怎麼一回事?常說的「英年早逝」,就意味著我們執著於生命該有一定的長度。人類平均壽命有多長都是沒用的!個人生命只在呼吸間,只要一口氣不來就走了。「眼簾開合間」描述著無常降臨的迅速,一眨眼之後就再沒張開,這就是談死亡的無常,隨時都會死,今天晚上睡去,不代表還能見到明天的太陽。
《巴麥欽哲伏藏前行法(一)轉心四法》P5
人生的手錶都是倒數計時,而不是往前走的。所以我們的手錶都應該換成倒計時的「人生牌手錶」。又比如買網路卡,限時的用量,現在預告只剩下多少分鐘;只有這樣,你才會警覺地把握時間、充分利用。
修持前行法的過程,你的身心一定會有些變化,這個改變不是甚麼奇蹟,你不須要期待有一天會見光見影,這種都只是微小的感應,而且非常危險。
20190106 香港前行口傳共修法會開示 P1
我們說「修持到量」,量有數量與質量。現在大家還在痛苦的跟數量掙扎,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很少聽到各位在你的修持裡面能夠講出一點有質量的話,大家覺得這儀軌都唸了這麼多次了,好像每天吃一樣的菜已經膩了…。問題在於,吃下去之後不消化,對你沒有真正的幫助!
你的修持讓你生起傲慢心嗎?或者生起自卑心?或只有對上師三寶有信心,卻沒有對眾生有慈悲心?…去覺察,這些變化就是一個例證,可資反省你現在的修持有沒有到位。修持前行法主要會產生的改變就是:你上對上師三寶,會更加的虔敬;下對有情眾生,會更加的慈悲。
上師用很多善巧方便把你吸引過來聞思,讓各位覺得佛法好像很不錯,很有興趣。吸引過來唯一的目的,就是讓你修。
20190106巴麥欽哲仁波切香港前行口傳共修P1
聞思的目的是為了要修持,修持就是要實踐;去實踐,然後能夠真實的對治自己的煩惱。如果你甚麼都不做的話,那永遠不會有改變。這個時代的問題在於「只是聽聞」;我們已經知道太多,又做得太少。
上師相應法的金剛持代表法身佛。「金剛」,代表摧伏煩惱的智慧,「持」指持有、執持,具有這個智慧。「金剛乘」就是智慧之道。漢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也是講智慧,藏文翻譯多譯出⼀個動詞「能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代表智慧可以摧破、斬斷一切煩惱。
《巴麥欽哲伏藏前行法(二)晨起瑜伽》P22
殊勝的上師非常難以值遇,如果已經遇到了,「見聞觸憶」都能種下解脫的種子。無論於何處,上師皆為壇城本尊聖眾之顯現,所以要思維自身作為弟子之道,怎樣做一個如理如法的弟子。也祈願一切具信眾生,生生世世都能依止殊勝上師。這是龍欽巴尊者給我們的教誨。
《巴麥欽哲伏藏前行閉關開示》P278
修持上師相應法的目的,是為了迅速得到上師三寶的加持,顯現自心佛性,證得本初俱生智慧。其實所有修法唯一的目的,就是要開悟見性。為了要開悟見性,有許多的面向,要具足很多條件,所以有的面向告訴你要懺悔罪業,有的告訴你需要積聚資糧,等等。
《巴麥欽哲伏藏前行閉關開示》P271
加持力是讓你能心開意解,你終於懂了,這就是加持力。在佛的各種神通裡面,最重要的神通叫做教誡神通,就是轉動法輪,而不是知道你昨天在家裡幹了甚麼事、前天你沒修法啊。這個不是度眾生最重要的方法。佛陀只能為我們顯示出這個道路跟真理,這條路還是得自己走。
《巴麥欽哲伏藏前行閉關開示》P21
擁有暇滿人身,已經比別人強太多了、勝過太多人了。有這種感恩心,就容易快樂。真正的快樂不需要任何外在條件。要過得快樂,就要感恩自己所擁有的已經很多了。
《巴麥欽哲伏藏前行法(一)轉心四法》P22
在這基礎上,思考如何再去善用,實踐自利利他,這是很重要的。利他也不一定要像Bill Gates (比爾蓋茲) 捐一億美金才叫幫助人,其實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人 – 很快樂、很陽光,祗要他在,氛圍就是不一樣,他帶給別人溫暖,讓人覺得很warm,被接納、被認同,這就是利他。利他,並不是要你扛著多少物資去哪裡捐獻,也要求別人要照這標準去做,這不叫利他。
法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法能不能傳下去就是靠各位精勤的聞思修,它才能夠延續下去。
—— 第三世巴麥欽哲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