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開示文集
巴麥欽哲仁波切


2021-08-14

業障清了,心智就會不斷提升


最好的審視跟檢驗法教傳承的方式是什麼?就是提升自己!當你的業障越來越清淨、福德越來越具足的時候,你就比較能夠去認識到這個狀態是什麼?當我們充滿了偏見和預設,以及被煩惱所繫縛的時候,就算一個很好的東西放在你面前,你也很難去相信它;或者是反過來,你就太容易一下子相信,這過與不及,都是我們在修行過程中需要去調整的。修行,穩定的成長才是最好的辦法。

20200501 前行口傳法會開示 P11
2021-08-07

善業惡業,從「發心」和「動機」下手


密法跟一般的知識理解不是同一套路的,真正決定的是什麼?就是我們的發心、動機,以及過去的業願,過去的善業和願力。這不管在網路或現場聽授教法,我個人相信主要是因為過去世師徒之間的業願,否則真的沒有其他的好的方式可以解釋。

今天好不容易才沒有限制大家跑出去玩,你為什麼要坐在這裡?那表示大家內心對法有一種渴望,很嚮往。對法有渴望或嚮往,也不一定要坐在這地方啊!那只能說是你的業力把你帶來這裡,至於它是善業或是惡業,那就看各位將來的表現,不要以為坐在佛堂裡的都是好人跟善業,善業跟惡業就是看你自己的動機。

20200501 前行口傳法會開示 P8
2021-07-31

轉心向法 – 邁向解脫道的前哨站


前行法有分共通與不共通前行。共通指的就是說三乘佛教:聲聞乘、菩薩乘、密乘都需要的「令心轉向正法」。我個人認為這是整個佛法裡面最重要的基礎,大家不可輕忽。

共通前行沒辦法算次數,暇滿人身我唸了10萬遍,這是沒用的。有沒有真正轉心向法,才是關鍵。有轉心向法,很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不轉心向法,只希望佛法來幫助你世俗更成功,很多事就永遠不會解決,修行也不會前進。

20200501 前行口傳法會開示P10
2021-07-24

有什麼方法能夠驗證法教和傳承?


我認為就是各位的實修,修了之後,有沒有效,你馬上就知道。當眼鏡擦乾淨以後,是不是看得更清楚?同樣的,當障礙去除掉的時候,你就能夠比較認識到,原來不僅僅是人家說的這樣,而是我自己的親身體驗,這件事情是沒錯的,法教真實不虛,所以,產生信心跟我們去檢驗這個教法或者是去審視一個上師之間並不是衝突的。

20200501 前行口傳法會開示P9
2021-07-17

經驗本身是無常的,唯有證悟才是堅固


十法界一心,天堂、地獄、淨土,都在一心之中,你是個菩薩,是個羅漢,也都在你一心之中。所以時時刻刻去審問自心,我到底要什麼?到底要怎麼做?同樣的,你覺得世間非常痛苦,也是你的心在遭遇這痛苦,而不是其他的東西;你覺得現在真的太快樂了,也是你的心在體驗這快樂。但是經驗本身也是無常的,所以不要太在意。雖然說修持需要產生某些體驗,但只要它不是證悟,它就會退失,唯有證悟才是堅固的。

20200501 前行口傳法會開示P8
2021-07-10

贏過昨天的自己


修行沒有什麼太神奇的事情。我們不會在第幾階段結束之後,來一個PK大賽,武林大會,看誰是這一次修法的第一名等等。但是你只要贏過昨天的你其實就夠了。所以這裡面沒有什麼師徒之間的利益關係;會不會被騙?你跟你自己昨天商量一下就可以了,你有沒有從中獲得利益?這才是我們所關心的。

20200501 前行口傳法會開示P5
2021-07-03

當修行與徵兆相遇時


「前行法」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這是祖師悲心的施設。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在一定的時間之內完成一定的數量,因為「時量」,時間及數量,是為了達成後面生起的徵兆。什麼叫生起的徵兆?就是你本來內心充滿憂愁,但現在法喜充滿;本來晚上都是做惡夢,現在至少睡得著;還有身心的改變,對教法更有信心,不會因為別人隨便說了個什麼,就生懷疑,莫非上當了,因為你知道真相並非如此,因為你修學過,知道佛法教法的利益是什麼;其他的還有非常多,我們常常說在夢中、在定中、在現實裡面,應該要生起徵兆。

20200501 前行口傳法會開示P5
2021-06-26

為什麼頂尖大學校長要去跟打漁的學習佛法?


噶舉派傳承祖師帝洛巴是打漁的,他的弟子那洛巴是大學校長,看起來非常的突兀,但是大學校長卻必須去跟打漁的學習,這樣的反差也許在現實社會不容易看到,但從修行過程而言,可以給我們很多的思維和反省空間。

如果只有知識或經論學習就夠了,那麼那洛巴絕對不需要帝洛巴;那洛巴絕對不是一個容易說服的人,印度宗教環境,大家都是辯論出來的,所以能夠說服他的是什麼?就是文字跟實際經驗,其實是有距離的;而帝洛巴是已經現證,已經實現經驗的人。

所以,不管從哪方面來說,只有去追隨上師,修行才可能有進一步的提升。

20200501 前行口傳法會開示 P3
2021-06-19

虔敬心 – 修行的命要


上師瑜伽,上師相應法,都在指引我們一個甚深的道理 – 外內密的上師瑜伽,究竟的上師就是自己的自心本性。我們是透過看似自外於自己的,外在的上師,去開顯自己的究竟上師的面貌而已,所以常說上師是鏡子。修持上師瑜伽的訣竅,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虔敬心,虔敬心是一個很難的事情,它不是假裝得來的,只有在具足善業,障礙淨除的時候,才有辦法開顯出虔敬的命輪。

《巴麥欽哲伏藏前行閉關開示》P271
2021-06-05

打開自我的堡壘,讓加持流進生命


如果「自我」的門是緊閉著,那麼上師又如何進入你生命之中?如果你只是在自己的「堡壘」之中開了一個小孔,架了一桿槍,命令上師過來,這樣是不可能得到教法的。

所以弟子求法時所做的請法曼達供養,並不是因為上師貪圖名聞利養,而是表示弟子開放自己的身語意,祈請上師納受,祈請上師以及傳承的加持力進入自己的生命之中。

《那洛巴傳》巴麥欽哲仁波切講授
2021-05-29

學佛,人生的樂透勝利組


要學習佛法,需具備18個條件,即遠離八無暇、具足十圓滿,缺少其中任何一種都不行。你知道嗎,要擁有現在這暇滿人身的機率是非常微小困難的!每個條件的成立是Yes or No,二分之一, 2的18次方分之一,普通的計算機打不出來這個數字的啦。所以不要妄自菲薄,你已是一個非常善幸的人,得到學佛的條件和機會比中樂透還難,你們都中獎了,這就是暇滿人身,所以一定要好好把握這善妙的基礎,往後會如何發展端看你自己,我期望你們都能保持這份幸運直到成佛!

《巴麥欽哲伏藏前行法(二) 轉心四法》P11
2021-05-22

若以色見我,不能見如來


有些人認為:佛教說皈依三寶,密教卻皈依上師,這不是佛法。這說法是沒有深入了解密法所指的上師的意義。

上師的本質就是諸佛的總集體,上師的心意是遍知的,並不是外表看起來這個樣子而已,他的體性、本質就是⼀切諸佛、⼀切菩薩總集的化現。

《巴麥欽哲伏藏前行法(一)晨起瑜伽》P22

法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法能不能傳下去就是靠各位精勤的聞思修,它才能夠延續下去。

—— 第三世巴麥欽哲仁波切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