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2006年巴麥欽哲仁波切於佛陀世界 《心經》開示之三

在基位所說的「世俗諦」與「勝義諦」,於「四部宗義」有不同的區分法。如果依据藏傳佛教薩迦派與噶舉派所說,「世俗諦」就是凡夫眾生未加以分析、抉擇前,所現見的世界。透過諸佛的正法,以心色等諸法加以揀別、分析之後,就稱為「勝義諦」。

這個勝義諦,也還不是真實的勝義諦。所謂「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是確立在「止觀雙運」的基礎上,並非以世間聰慧、分別思惟所理解的「世俗勝義諦」。

「勝義諦」還可再劃分為「世俗的勝義諦」與「勝義的勝義諦」。「世俗的勝義諦」就是一般凡夫眾生用自己的分別思惟不斷去分析之後,所得到的結果。當這個分析與思惟生起決定時,就叫做「世俗的勝義諦」。當能真正體會到這個勝義諦時,才叫做「勝義的勝義諦」。

民初天台宗的倓虛大師與日本禪師對話時,提到「行起解絶」,這就是禪宗所說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亦即勝義本身是不可說的。為什麼不可說?因為它必須去體會,去經驗。這個不可說,不代表可以隨便說或任意詮釋,它建立在中觀的義理,對諸法實相加以分析之後,在「止」的基礎上所做的「觀慧」,當「觀慧」真實生起時,就趨入了所謂的勝義諦,此時便從依靠文字般若,進修觀照般若,產生了實相般若。

(圖說: 2005年,巴麥欽哲仁波切與直貢法王攝於強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