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麥欽哲仁波切|98年11月28日台中惠中讀書會〈道家與道教〉開示

4.佛教的處理方法:

佛教不否認這些問題的存在,佛教處理的方式是把握一個原則─也就是因果律,強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為過去、現在、未來的因果非常複雜,若每件事情都當作是單一個案來探討,那只有累死而已,實際上也探討不完,譬如說我上一世殺了一個人,那是不是再上一世,他又曾對我怎麼樣了,所以才會有冤仇產生,如果這樣子去追究,就會產生哲學上所稱的「無限後退」問題」,沒完沒了的。因此人們會搭著遊覽車轉來轉去的到處拜廟、跑靈山,因為問題永遠沒有徹底解決,解決了這個問題,下次又會出現別的問題。所以佛教不會用這種方式,而要我們深信因果,今世有如是因,將來一定會有相對應的果報會出現。

假設你已經相信因果,那麼接下來該怎麼做呢?佛教的具體解決方法:懺罪集資(懺悔罪業、積集資糧),也就是減少負債,增加資產。

所有的不順利的狀況是因為自身的福報已經透支了,民間信仰對應的方式是挖東牆補西牆,明明福報都已用盡,但因為你去求,對方又不能不回應你,那怎麼辦,他們又不是開慈善機構,不可能拿自己的福報出來給你用呀,就先調用你以後的福報,就與現在國家的審計制度一樣「債留子孫」,有些人甚至想把子孫的福報也借來用,所以有些人覺得很靈驗,一拜就發了,可是之後又敗掉,為什麼呢?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你的福報,你已經把它花完了,反而之後下場會更慘,因為你不僅僅把現在的福報用完了,還把未來的也用完了。

佛教的具體解決方法:第一步要懺悔罪業,懺悔罪業首先要認錯,若自己都沒錯,要與對方協商什麼呢?

懺悔罪業第一步,懺罪,要承認錯誤的可能性。懺悔罪業有4種方法,必須4種方法同時具足才行。

懺罪方法:
(1)依止力:皈依佛、法、僧三寶,依靠三寶來為自己做見證的意思。
(2)懺悔力:承認罪業,發露說出來(可對佛菩薩說)。
(3)對治力:執行懺法,顯教中如大悲懺、藥師懺、金剛懺、慈悲三昧水懺等均可。
(4)防護力:自己發誓永不再犯。譬如今天幫你把賭債還清了,明天你又去賭,那誰有辦法救你呢?

比如一件衣服髒了,首先必須要知道衣服髒了,有些人就不覺得髒呀,覺得還不錯,不需要洗,這件衣服就不會乾淨。接下來,洗的時候只用水來洗可能是不夠的,必須要用洗衣粉或是其他的辦法,洗乾淨後,就注意別再把它弄髒了。這就是從染污變清靜的一個過程,也就是把壞帳打消。接著是要積極創造有利的條件。有利的條件就是福德與智慧資糧的積聚。

積聚資糧(包含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兩種)。福德與智慧兩者,智慧才是目的,福德是手段、方法。福德與智慧兩者不可或缺,不可或缺在佛教中的用語叫做「雙運」,雙運不單是指男女之間的關係,而是指合璧,指的是必須同時存在這兩種條件,如果沒有足夠的福報是無法生起智慧的,同樣的,若智慧不夠,所做的福報都會有缺陷,此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說要福慧雙修,或稱福慧雙運,這是真正的意義,而不是坊間隨便亂說的一男一女叫雙修。

六波羅蜜中,布施、持戒、忍辱是偏重利他的福德道;禪定與智慧是偏重自利的智慧道;而精進則是二者皆需的共法。

一般來說,佈施是我們比較可以做的,佈施分三種:財佈施(指的是物質,我們說的出錢出力),法佈施(法指的是佛法,給予他人生命的方向,給予他人具體且有效的建議等)和無畏佈施(給與他人精神鼓勵,令人消除恐懼)等。

一般社會俗人的想法是,有錢就是大爺,有了錢就可以佈施,但是他佈施的動機是什麼呢?有可能是為了炫耀,或是換取更多的名譽和地位等等,乃至祈求佛菩薩給予更高的投資報酬…,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動機。

財佈施是為捨棄執著,但在佛教裡面並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是最重要的,那麼有錢人都先解脫了!

一般人認為解脫就是長生不死,雖然這是錯誤的觀念,但是我們也知道,這種解脫的代價是連皇帝都付不起的,看歷史上歷代皇帝求長生不死,有誰成功過?所以這不是有錢人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