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東馬來西亞.婆羅州.古晉市35公里,海拔810公尺的山都望山腳,一個不起眼的路邊鐵皮屋,四周欄杆掛了許多哈達,就是阿底峽尊者的遺跡所在。因為西藏上師們造訪後,喜歡挖一點土石帶回去做加持物,因此考古局搭建了鐵欄杆加以維護。

由於馬來西亞是回教國,這個地點又在回教村落旁,沒有任何標示,因此巴麥欽哲仁波切特別定位其經緯度(1.7198720,110.3225500),以方便法友巡禮。

考古人員在此曾發掘出大型象頭財神石像,刻有綠度母、禪定姿的佛像、大象等動物的金箔文物,現存於吉隆坡的國家博物館。這些佛教文物,被認為是阿底峽尊者前往印尼時,曾在此上岸躲避風暴居住了一段時間所遺留。傳說當地原住民有人在山都望山上找到阿底峽閉關的洞窟,但確切地點仍有待考古發掘確認。

阿底峽(梵語:अतिश,Atiśa,孟加拉語:অতীশ,Ôtish,藏文:ཨ་ཏི་ཤ་;威利:a ti sha,982-1054)原名月藏,法號燃燈吉祥智(梵語:डोकंकर शरीजञान,Dīpaṃkara Śrījñāna,孟加拉語:দীপঙ্কর শ্রীজ্ঞান, Dipôngkor Srigên,藏文:ཇོ་བོ་རྗེ་དཔལ་ལྡན་ཨ་ཏི་ཤ་;威利:jo bo rjo dpal ldan a ti sha),生於東孟加拉超越城中,他重新建立了藏傳佛教僧團,整頓戒律,重新闡明了佛教根本教義,是對西藏後弘期佛教貢獻最大的印度高僧。
距離東馬來西亞.婆羅州.古晉市35公里,海拔810公尺的山都望山,是阿底峽尊者前往印尼時,在此上岸躲避風暴的地方,傳說當地原住民有人在山都望山上找到阿底峽住過的洞窟。
距離東馬來西亞.婆羅州.古晉市35公里,海拔810公尺的山都望山腳,一個不起眼的路邊鐵皮屋,就是阿底峽尊者的遺跡所在。由於馬來西亞是回教國,這個地點又在回教村落旁,沒有任何標示。因此巴麥欽哲仁波切特別定位其經緯度(1.7198720,110.3225500),考古人員在此曾發掘出大型象頭財神石像,刻有綠度母、禪定姿的佛像、大象等動物的金箔文物。
距離東馬來西亞.婆羅州.古晉市35公里,海拔810公尺的山都望山腳,一個不起眼的路邊鐵皮屋,四周欄杆掛了許多哈達,就是阿底峽尊者的遺跡所在。因為西藏上師們造訪後,喜歡挖一點土石帶回去做加持物,因此考古局搭建了鐵欄杆加以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