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麥欽哲仁波切拜會慈濟證嚴法師的尼泊爾因緣

「佛陀走過的路,你有去沒?」

一月八日早上,巴麥欽哲仁波切抵達關渡慈濟中心拜會證嚴法師。上人和仁波切此次會面共同的焦點是尼泊爾。

大部分人認為佛陀是印度人,錯了!仁波切為慈濟經典出版社剛出爐的《佛眼凝視的尼泊爾》專書,撰寫《蓮花初開的勝境-漫談尼泊爾佛教發展》一文,文中提到,他第一次應邀出席世界佛教大會與世界佛教青年會時,尼泊爾與會學者嚴正申明”佛陀是尼泊爾人”,令他印象深刻。

上人關心尼泊爾,因為這裡是佛陀的出生地,佛教徒心中的清淨聖地。遺憾的是,今日的尼泊爾早在700年前已改宗印度教和種姓制度,並且在大地震中成為哀鴻遍野的苦難之地。上人希望藉由《佛眼凝視的尼泊爾》出版,讓世人持續關注尼泊爾,也讓佛教徒更了解佛陀出生聖地寶貴的史蹟,畢竟佛教曾經如蓮盛開在這塊土地上。

巴麥欽哲仁波切自1991年起至今,為了求授法教、親近上師,以及在加德滿都堪千阿貝仁波切創辦的國際佛學院(International Buddhist Academy)擔任翻譯、,往返尼泊爾少說也有21次。對於上人殷切詢問,身為佛學教授又經常被法友、弟子戲稱為「尼泊爾達人」的仁波切,一一給予詳細回答。上人翻著尼泊爾專刊稱許說:「啊可能豐富的都在他(仁波切)。」仁波切謙虛了一下,又發揮教授精神,在將近一小時的談話中,為上人介紹聖地、歷史、交通、朝聖路線等。

上人特別關注佛陀弘法區域與佛滅度以後佛教興盛多久等主題,並感嘆歷史上宗教的剝奪、殘殺,都是政治的因素,提到”人為的宗教”已失去佛法真正的精神延續,期許佛子們,歷史很難追根究柢,但要如是我聞,還要如是我說,更要如是我做!處處流露出對佛法的珍視和對眾生的慈悲。

尼泊爾大地震至今,慈濟對災區的關懷和支援持續不減。在上人指示之下,慈濟將在災區重建品質優異的學校,期待讓原本有書念的高貴種姓子弟可以安心上課,也讓賤民子弟擁有同樣受教育權利,彼此沒有階級貴賤之分,這是慈濟建校的精神。

當年仁波切在尼泊爾,也有一段”擺平丐幫大哥之拯救街頭小乞丐行動”的生動故事(詳見專書)。仁波切和朋友們送小乞丐就學的義舉,還是不敵當地惡劣的環境和種姓制度的影響而告失敗。上人的理想是:「我想教育成功,就有翻轉人生的機會,雖然族姓不可改,但至少社經地位提高。」因此仁波切對慈濟興學的義舉十分讚嘆。

尼泊爾是印度佛教傳往漢地與西藏的中途站。對藏傳佛教而言,翻轉西藏宗教推波助瀾的關鍵性助力,皆來自尼泊爾王國。寂護(Santarakshita,792~762)、蓮花生(Padmasambhava,717~775)受藏王赤松德貞(Trisong Detsen,742~797)迎請,經尼泊爾進藏弘法,成功排除苯教障礙,樹立佛教法幢。這三位就是西藏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師君三聖。尼泊爾的喜瑪拉雅山區本來就有許多雪巴、達芒等舊藏族,1959年後的變局,造成更多西藏人聚居於此。而很多台灣人來尼泊爾,大多是為了尋訪或親近西藏上師,因此之故,可能造成了一般人的誤解而有尼泊爾佛教鼎盛的錯誤印象,其實那盛況早已鐘鼎毀棄,徒留歷史陳跡供後人憑弔。

畢竟是佛陀的故鄉。雖然歷史、災難的摺痕難以撫平,但佛陀的慈悲如蓮花幾番花開花落,依然在人間盛開,上人慈悲救度的精神與佛無異,令人動容、景仰。

此行最後,巴麥欽哲仁波切供養了《活佛老師說》、長壽佛像、蓮師咒語印、太陽能轉經輪等禮物給上人。上人對轉經輪、風馬旗感到不解,仁波切解釋風馬旗能方便藏區不識字的教徒,將經文印在布上,隨風飄散就能結下善緣。並解釋透過人跟自然的關係,所有地水火風都跟佛法有關係,轉經輪、風馬旗可以讓不識字的人也可以轉動法輪,風吹動旗,也就是沐浴佛法的清涼,這是盡量鼓勵眾生的方便。仁波切還建議將上人的靜思語製作裝臟成電動轉經輪,如同上人法輪常轉。

巴麥欽哲仁波感謝證嚴法師與慈濟功德會所有師兄,救助尼泊爾不遺餘力,那裏是佛陀出生、蓮花初開的聖地,仁波切在那受多位上師攝受、法乳滋養,那裏也是仁波切佛法的故鄉。謹以此文祈願佛法昌盛,眾生離苦得樂,永離生死之災;上人長久住世、法輪常轉!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經典雜誌」邀請巴麥欽哲仁波切(黃英傑博士)撰寫〈蓮花初開的勝境-漫談尼泊爾佛教發展〉一文,收錄於2015年12月出版的《佛眼凝望的尼泊爾》一書,已經上市: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2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