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2006年巴麥欽哲仁波切於佛陀世界《心經》開示之六
如是,首先要持戒,然後再修學禪定,才可能生起智慧。如果從「解、行」二門來說,最好能解行並重,解行並重仍有先後順序,先了解再修行。先了解才知道要修什麼、要做什麼,修了之後,可以回來印證自己所學是否正確,所以二者之間要互相配合。
如果以福德與智慧資糧來說,「止觀」的學習仍偏重於慧學。《心經》的經題「般若波羅蜜多」是大乘六度裏的最後一度,前面還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最後才是智慧。對在家眾而言,前面幾度比較容易入手,而且應該偏重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是共通於其他五度,不管你行布施、持戒、忍辱、禪定,乃至於智慧,都需要精進,所以共通於其他五度。在前面布施、持戒、忍辱的基礎上,積聚了一定的福德之後,才有辦法起修禪定,如此定慧等持,福德與智慧不加以偏廢。不過六度也是可以互攝的。
在「座上」時,不論是以念佛、持咒、數息、白骨觀等法來攝心。下座之後,以凡夫之身(不管出家或在家),畢竟仍有日常生活需要打理。在「座上」時勤修止觀,在「座下」時,修習其它四度去利益眾生,這就是福德與智慧資糧兼修。
末法濁世眾生座上修持的時間太少,又每每只想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修佛法,座上根本無法降伏自心,座下散亂之中又如何能夠辦道呢?於是變成自他的笑話。水根本尚未結成冰塊,就把它放在冰箱外面,還希望這個水能在太陽下不要變熱,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時間、能力以及外在條件許可下,大家應盡量加強座上的功課,初學者還無法攝心時,可用朝暮課誦本或是懺儀,乃至於密乘的一些儀軌作為輔助。
即使是像密法這樣,針對末法眾生煩惱的猛烈對治方法,在這個時代,仍然無法透過它的修持而得到很好成就的原因,就在於這些儀軌必須要靠禪定力去實現它的作用。但因現在的眾生無定力可言,所以在修持儀軌時,都變成嘴巴唸過去而已,偏重在文句的念誦或咒語的持誦。問題是:心既然是散亂的,念誦咒語或佛號,最多也只是避免自己的語去造惡業,種一點善根而已,要想有很好的力量實現解脫是不可能的。
請切記,修持儀軌的重點仍是在觀修上,而不是在咒語的次數上面。但現在的眾生,因為根基、時間等因素,大多以咒數念誦為主,甚至閉關也都以一定時間內,完成多少咒數作為標準,而非克期取證或是以有怎麼樣的覺受、怎麼樣的驗相生起,作為閉關的要領。甚至於在儀軌的念誦之中,也不能如實了知它的意義。因此,再好的妙藥,也無法發揮它應有的力量,這是大家要捫心自問的。
在漢地,大部份的佛典都已經翻譯出來,過去也有許多祖師大德作了很多的註解和說明,所以我們比西方人或是沒有佛教文化地區的人,有更多一分的幸運和緣份。現在重要的就是把這些祖師很珍貴的心血拿來好好地研讀,去實現它,就能夠趨向觀自在菩薩所說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預備了。
( 圖說:2013年清明節法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