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巴麥欽哲仁波切1992年《清淨道論‧隨念業處品》開示27
(身至念處10種善巧方法之6-2)
我們反覆對身體的32部位,如眼睛、皮膚、心臟、胃納物、大便、痰、膿、腦…等厭惡作意,等於是對自己或他人的身體做了細微的觀察,瞭解一切生命的存在都只是這32個部位的積聚,五蘊的結合,這個理解使我們不再執著於它,由此次第生起安止的定,甚至達到初禪定。這裡涉及觀想。
上次提到依髮等的色、形、方位、處所、界限而得現起「取相」;依(髮等的色、形、香、所依、處所五種的)一切行相的厭惡(考察)而得現起「似相」。在密法止的修鍊上,也有「觀相」和「觀想」。如果不能一下子全部觀想出來,可以先集中在某一個部位-菩薩的五官、佛光,眼睛,眉毛,或法器等。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點,深入其中的義理,比如專注在菩薩的法器上,思維這是屬於那一部的?這個金剛杵代表什麼?金剛鈴代表什麼?一個是非有,一個是非空。透過觀想菩薩身上的某一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的來加強定力,這是訓練「止」的辦法。
同樣的方法也能應用在這裡,32個部位沒辦法一下子全都做得很好,可以先專注幾個部份,甚至只有一個部分都可以。透過這樣的身念處的方法,會增加四禪,還可以增加六種神通。到達這個境界已經可以降服所有的不快樂,降服一切恐懼,可以忍耐極寒、忍耐酷熱,乃至於奪取他的生命,因為他已經瞭解到生命的本質只是五蘊的組合而已,所以也不會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