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麥欽哲仁波切講授《入行論 》第30集

倘若分析、判斷所觀察的對境後,以了不可得而成立空性。那麼這種無實有空,跟外道所說的就剛好相反。外道說,因為互相對待,一定要有一個實有法,才能夠成立另外一個實有法。可是中觀派說,不需要實有法就能建立世俗的緣起跟互相依賴。為什麼?因為我們去分析、判斷所觀察的對境,最後發現不能夠找到任何最小的物質,這時候就成立了空性,也就是無實性。既然是心跟外境是互相對待的,那麼所觀察的對境是空性的,能夠觀察的心當然也是空性的,不可能一個東西是實有的,然後另一個東西是沒有的,有的東西跟無的東西沒有辦法產生相待的關係。

在這裡不僅同時破斥外道,同時破斥了中觀派以下所有的說實有師。譬如唯識師,雖然承許外境非實有,一切的外境唯心所現,但是,終究認為假必依實,所以心是實有的。在這個狀況之下,中觀派就會告訴你說,這個心也不需要是實有,因為當你知道外境是非實有的時候,就應該知道,能夠去觀察、去分析外境的心,本身也是非實有的了。

涅槃是什麼?心、境二者無生且寂靜,這個就叫做涅槃。涅槃對中觀派來說,不是去另外建立一個實有的美好境界。一般的宗教或者是下部宗義裡面,雖破斥了世間的一些苦難、不美好的面向,然而卻建立了相對的美好的一面。可是這個立場是難以迴護的。這世界上不好的一切都是無常的,但美好的一面是有常的,這樣就是恆常的嗎?在痛苦的世間之外,永恆的天堂能獨立存在嗎?

因為心、境二者都是無生、都是了不可得的,所謂的不可得就叫做寂滅。而經驗到這不可得,一切都是無實有的狀態,就是所謂的涅槃。中觀派破斥了實有之後,並不另外再去建立一個恆常的涅槃狀態。在此基礎上,雖不觀察亦成立心的空性,了解能夠去分析的心,並不需要是實有的,就可以了。

如此,心跟境是無二的,都是寂滅的,都是空性的,這就是所謂的涅槃。

欲聽完整課程,請來信報名網路自學班《入菩薩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