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巴麥欽哲仁波切1992年《清淨道論‧隨念業處品》開示19
「以剎那短促」,就是所謂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沒有發生,只有每一個現在而已,過去的也是過去的現在,未來也是未來時候的現在,所以一切心都是不可得的。
這裡有二層意義。除了告訴我們壽命只在剎那間,有情眾生就可能被消滅掉,此外,生命、身體與苦樂,即使是死亡的痛苦都是無限剎那相續的延存。
無限剎那延續下去的本身,就是個無常的狀態,每一個獨立的無常狀態無止盡地貫串起來,我們便覺得好像是有連貫性的事件,好像是真實的。這時候要透過將看似連貫、恆常的時間,特別刻意區分成過去、現在和未來,使我們觀照到這種時間是剎那、剎那相連「實相」,以這種智慧的、善巧的、方便的方法,來幫助我們了解到整個生命、整個實存的狀態到底是怎麼樣。
修這個法可以降服五蓋(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法),因念死而生起禪知。但修這個法和不淨觀一樣,是以恐懼、害怕來警醒自己,因而降服諸蓋,得到禪定。念死是令身心能夠得到暫時的止息和輕安的一種方法,但念死所得之禪並不是所謂的安止定,是已接近色界定,但是還沒有得到真正的色界定的欲界近行定而已。(思維死亡的方法8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