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巴麥欽哲仁波切1992年《清淨道論‧隨念業處品》開示15
所以這裡我們可以去看小乘佛教涅槃的觀念,上次談過,涅槃之於小乘是一個很原始的佛教思想,死亡的本身是個寂滅的狀態,這個寂滅就是不談死後還有沒有的徹底死亡,死亡本身就是死亡。這些成就者有一些特質,他們「不受後有」,就是說他們不會再因業力的關係,再進入這個世界。但大乘佛教繼續開展出一個概念,佛菩薩的色身已經死亡,他們雖然不受業力的牽引而受生輪迴,可是因為他們的悲心和願力,仍會繼續來到這個世界。
很多佛菩薩的示現,不會稱自己是什麼佛菩薩。有個故事:文殊師利菩薩變成一隻豬來與眾生結緣,直到有人認出原來這隻豬就是文殊師利菩薩,牠就死了。他好像來這世界什麼都沒做,但是他來就是讓能看他一眼、聽他講話的人結下一個緣,有了與眾生的因緣,他就能繼續救渡這些人。
譬如慈濟做了很多布施的工作,這就是跟眾生結緣。如果沒有人做布施的工作,也沒人接受布施,大家都沒辦法積聚福德。由此來看,這個世界是很好玩的,所有人都是來演戲的,分不清誰才是觀眾,也根本沒有觀眾。
以小乘佛教的觀點,成就者是一定會死的,但是「不受後有」。死後就是一個「寂滅」的狀態而已,不談他們死後的境界,認為成就者之死無異於一般人,他們的色身五大一樣要解體。
所以在原始佛教裡面釋迦牟尼是很人格化的,不是神格化的。若以大乘佛教來講,佛陀從來沒有死過,因為他從來沒有出生過,佛是不生不滅的。但在小乘佛教裡面不談哲學問題,釋迦牟尼就是一個人格很高超的人,他已經解脫了,但最後還是和平凡人一樣死亡。從佛在我們這個世界的示現可以瞭解,所有人都是必死的,除了蓮師這種傳說中的人物是無死虹光身以外,密勒日巴是被毒死的,釋迦牟尼也是吃了不好的東西病死的,很多成就者的示現和我們一般人差不多,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