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巴麥欽哲仁波切講授《入菩薩行論》第27集

佛教所說的空,不是沒有、不是空無,也不是真空狀態,像太空那種真空。佛教談的是因緣所生法,所以是空。

因緣是什麼?因,是主要條件;緣,是次要條件。比如以樂高積木做出一個變形金剛,我們明白它只是由很多不同的樂高積木堆起來的,積木拆掉之後,根本沒有一個變形金剛的東西存在。同樣的,一切現象包括我們的身心,都是組合、都是因緣所生。當你去分析,去把它拆解掉,它就沒有一個真實的存在,這就是所謂的空。

苦、空、無常、無我,第二個講空,就是去分析因緣所生法的空性,當然因緣有很多術語和定義可以再討論。現在我們可以反問,有沒有什麼東西是超越因緣所生法?理論上沒有這種東西存在,沒有任何一物不依賴其它的條件所組合而能成立。

這樣聽起來好像非常理性地在談這個問題,但事實上,觀察我們自身從小到長大的過程,很明白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不需要依靠其他人或事物,包括大自然環境,小孩就能忽然間長大。好吧,或許人類學有一些例子,小孩被棄養在荒郊野外,被狼或其他動物養大,泰山是猩猩養大的,OK,但是泰山還得依靠猩猩等其他的因緣才能夠存活下來。

你看這個杯子,原料是土,還需要和水塑形,需要高溫火燒,最後才成了這個杯子,這就是因緣所生法。當這些因緣破滅的時候,這個杯子就不存在了,比如我現在立刻把它打破。

有同學問,因緣又是從這裡來的呢?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因緣就是主要的因跟次要的因不斷的聚合。比如說,這是瓷器的杯子,它是瓷土所造,瓷土有一個特性,這就是這個杯子主要的因;如果是陶土所造,那它就不會是個瓷器。鋼的材質,就會做出鋼杯。雖然都是杯子,但特性不同─主因不同,就會成立不同之物。

然後它還需要有一些緣─即條件。比如說,要把瓷土塑造成甚麼樣子,如果你捏成碗的樣子,那它就叫碗,不是杯子。把它做成蓋子,再去燒製,燒需要有溫度,然後上釉,讓它有色彩,就是一個彩色的瓷器的蓋子。

所以在這裡所說的空性,是說因緣所生法,緣起跟性空二者不能脫離。一般容易誤解,認為把「有」,好像空氣一樣,把「有」抽掉、消滅掉之後,成立某個東西叫做真空,而且這個真空是獨立實存的,這一個法叫做空性,這是對空性的誤解。

另一個對空性嚴重的誤用,很多人說你們學佛的人不是說空嗎?那你不要執著啊,你為什麼不放下?第一,這是對佛教的空性不瞭解,第二他可能是利用你不懂空性來獲取利益。你不要執著、通通放下都送給我就對了。有些心懷不軌的人,因為你是佛教徒,他叫你「放下」並不是要撫慰你的情緒,只是利用術語謀求他的利益。所以佛教徒一定要熟悉義理、建立正見。

欲聽完整課程,請來信報名網路自學班《入菩薩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