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的重要
#次第漸悟

——恭錄自巴麥欽哲仁波切《入菩薩行論》第23集 智慧品

很基本的一點,不管是中觀、大手印或大圓滿,它都是透過怎麼樣的方式而理解的呢?透過分析,如理作意思維,然後去理解。

但是顯密的差別是什麼呢?在密法裡面,透過傳承上師的加持,讓你生起覺受,但這個覺受並不代表證悟。當然古代上根利器的祖師,他在灌頂的當下就得到證悟,見道位以上。那已經證悟就不用說了,就如同禪宗裡面既然已經開悟的聖者,他不需要再重頭學習,這表示他以前就學習過了。所以其實漸悟跟頓悟之間二者也是一個相待性的。透過很多次的小悟累積之後,會有所謂的大悟出現,它是相待而成的。沒有一個所謂的不需要任何因,然後就會頓悟的頓悟,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是這裡所破斥的無因生,就是做白日夢。反正我在這邊等到一個很好的師父有一天頭上給我一棒敲下去,如果沒有腦震盪的話,應該會開悟。這個是不合因果的說法。

但是有一些快要成熟的上根利器者,他透過一些因緣,你看很多的禪師,其實他是自然開悟的,就如同很多的緣覺,雖然無佛出世,但是因為過去宿世修行的習氣,他觀察這個宇宙世間的緣起,自然地就能夠明心見性,就能夠有所了悟,這個是因為他的宿緣成熟所致。

在密法裡面,透過這個傳承跟上師的加持,讓你能夠生起某一些覺受,但是這個覺受是需要去確認,如何去確認?就是要透過這邊所說的一些分析的方式,包括你的上師。所以我們說「自修他證」,你自己去修,但是需要有經驗的人幫你印證。好像你拳譜看了半天、站樁的姿勢做了半天,還是不如一個有經驗的人這邊給你動一下,你就感覺到要領是什麼,而不僅僅是描述而已。就像你去打高爾夫球,有的人為了省錢所以一開始在旁邊偷看,他不去找教練來教他,結果他只看到那個結果,因為他沒有高速攝影機,沒辦法分析那整個過程,所以他的開始跟結束的動作都是對的,但是中間施力的順序錯了。所以或許一開始的時候好像這樣就可以了,可是久了之後他會發現有一些地方沒有辦法突破,為什麼沒有辦法突破?因為你的施力過程是錯誤的,只有最後姿勢一百。因為沒有人跟你說其實不是這樣做。就算有人跟你說這樣做,為了達到一個完美的開球,像我們學校的教練跟我說,大概平均一個人要K一萬球左右,才能夠達到一定的水準。所以即使是世間的練球都需要經過這樣反覆的練習,因此很多佛教的修法裡面都告訴你,這個法你要修多少次才能夠達到一定的水準。

而這樣去做的過程之中也是要透過理性的分析,不斷遮遣很多的錯誤,去建立所謂的一個正確的觀念,然後才能夠達成這個所謂的正見。那這個正見是什麼呢?就是這裡面所說的中觀的正見。

所以第九品智慧品,他做這樣的遮破其實也是有次第性的,因為他是站在中觀的立場,談所謂究竟的見地,但是就如同前面所說的,在不了義的教法,或者是在漸次教導的教法裡面,並不一定開始就談所謂的空性,因為如同我們今天所講的內容,對空性會有許許多多的誤解,所以為什麼他在這裡面講說,如果了解無實有的話,還是要供養三寶。不會因此,就像禪宗裡面有很多把佛也給劈了。他是要突顯某一個面向,並不表示說我們就可以這樣做,並不表示就沒有因果,並不表示就沒有輪迴等等的,這個就是不斷地在建立什麼?性空也要瞭解緣起,二者是觀待的。

欲聽完整課程,請來信報名網路自學班《入菩薩行論》